2011年6月20日

[Intel WiDi] Part 5 _ 後記與花絮


雖然Intel WiDi技術開啟了另一種個人區域網路(Personal Area Network,PAN)的連結視野,能夠減少線材的利用率,行動更為便利,而對於能源的使用率也降低許多。操作上也簡化了不少,同時以軟體控制取代硬體切換,是讓使用者更易於學習的方式。但是相對來說,在這次的Intel WiDi體驗活動中,也讓我發現了一些小狀況所在。


對我來說,第一點最讓我擔心的就是畫面延誤的狀況。
如果我們單純觀賞大螢幕時,我們不會感受到有太多異狀,因為Intel WiDi是利用802.11n的高速傳輸建構之無線通道,因此頻寬絕對夠支撐1080p的品質,但是問題會出現在發送的時候。
事實上,如果我們比較筆記型電腦與所輸出的螢幕,其時間落差約有1秒,視所播放的內容而定。如果播放的是藍光或1080p影片,那就會因為筆記型電腦需要花費一定效能先行解譯(decoding)影片內容再行輸出,就會讓整體傳輸延遲至1秒上下。但如果僅是網頁點選或基本操作,其時間落差就相對小很多。但,延遲些許是免不了的。
因此,如果需要「即時」反應的,像是打ˇ線上遊戲、FPS或是那些一秒鐘幾十萬上下的人,可能就不太適合目前的Intel WiDi;但如果追求的是生活品質、舒適度與自在感,那麼透過Intel WiDi可以輕輕鬆鬆到處更換工作地點,並利用大螢幕輸出高品質畫面,就會是他們所想要追求的生活方式了。

第二點我所考量的是,支援的設備與裝置過少。
相較於第一代Intel WiDi推出時的乏人問津,第二代明顯地已經有多家廠商願意支援(4家筆電與2家WiDi播放器),但是就目前來看,可支援的產品線依然不多,並且限制還頗麻煩。不過等到未來第二代Core處理器之筆電更為普及,而相關硬體價格能夠再便宜一點時,應該就會有越來越多人採用。
不過在我的心目中,最好的解決方式還是在電腦螢幕中內建WiDi接受器。在私下聊天中,其實透露出未來不排斥有直接與相關螢幕或電視廠商合作的計畫,直接內建在螢幕或電視中,可以減少採購的費用並且降低建置複雜性,畢竟,又要接一條HDMI跟電源線,對某些人來說就是排斥的藉口。

最後,就讓我們看看現場活動的一些花絮片段吧。不過我懶得錄影,就請各位只看看照片就好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