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1日
微軟買Skype之我見
新華社:新聞分析:微軟斥資85億美元收購Skype 欲打翻身仗
香港財經日報:微軟收購Skype WP智能手機獲益巨大
當然,這是很顯而易見的走向,因為從不同角度而言,微軟產品的通連網路中,的確少了一套強而有力且易於操作的語音暨文字通訊軟體,以Windows Live平台來說,Messenger其實還是過於難操作,特別是在最近的幾次更新中,都讓人詬病不已。會有這種想法,認為微軟買下Skype是為了改善Windows Live Messenger、Xbox Live或是Windows Phone,都是相當有理由且根據的。
但若以我在企業領域的經驗來看,光只是消費端部分應該不太可能刺激微軟方面以85億美元買下一間年年虧損的公司。會有採購Skype的動作,必然有著商業策略及技術轉移方面的考量。而我觀察的重點在於企業端的語音解決方案。
過去在討論VoIP與其他整合通訊解決方案時,Skype一直是其他廠商的潛在對手,甚至也有針對Skype整合推出的硬體,如VoSky等。但是由於牽涉到頻寬、硬體與應用程式的整合性,VoSky等產品雖然好用,但是往往會遇到效能不足、通道數不夠及管理性等問題。
而我們也知道,微軟這幾年在整合通訊上的動作與發展相當大,包含OCS到現在的Lync,微軟的態勢表達的相當明顯:我就是希望能夠從軟硬整合的角度,取代掉現行的所有語音交換器(PBX)。這是一項相當大的賭注,而且就目前來看,戰局依然混沌不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PBX發展已經歷經超過一甲子,相關的技術、硬體乃至於管理等,都已經相當成熟,且可靠度也受到一定的青睞,在短時間內試圖以數位方式取代傳統類比的穩定及可靠是相當困難的,況且微軟有太多前例導致信心程度不足了...(笑
如果觀察OCS/Lync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微軟是逐漸地希望把傳統語音的硬體取代(或說淘汰)出去,最開始先取代Media Gateway,後來整合了IP與Legacy網路,到了Lync不但能夠整合PBX(在OCS 2007/R2就可以了),甚至還導入軟體PBX的方式,希望能夠整個把傳統硬體交換器淘汰出局。其實在微軟的角度中,甚至也大方的承認Lync 2010就是為了徹底改造現有的企業通連架構,並以IP網路產品全面取代傳統電信設備。
這次收購Skype,就我個人而言,除了上述那些市場分析師的看法之外,另外就是每年不斷增加的企業通訊市場。根據統計,去年(2010)的全球VoIP市場的服務收入就已經達到35億美元,2009年的全球電信服務市場則達到1.52兆美元,在這種狀況之下,如果微軟可以透過85億美元併購Skype,從而在企業端甚至是全球語音通訊市場佔有「一小塊」地盤,這樣的投資是相當划算且具有高報酬率的。
當然,目前都還只是在捕風捉影中,真正箇中緣由還需要微軟或Skype方面的人出來說吧....
2009年7月21日
【新聞】HP ProCurve Networking 整併網路視訊,開啟「網真」新世代 以視訊協同作業方案協助強化客戶的生產力
(2009年 7 月 20 日 台北訊) - HP的視訊會議設備解決方案 (Halo) 於今日又提供了一項新的服務,讓 HP Halo 的客戶可透過遠端臨場技術與員工、合作夥伴或供應商在同一時間進行線上互動,其上線人數可容納數千人之多。
不同於一般的視訊會議(Videoconference),HP的 Halo 應歸入Telepresence(遠端擬真)範疇。從定義上看,「視頻會議」是即時聯接不同地點以傳送聲音、文本的視頻系統;而「遠端擬真」則是讓遠方的人員能感知並體驗現場真實情況的自動化系統。經過精心設計的HP Halo,實際上是一種用以高速光纖所連接的「多媒體協同工作室」,讓世界各地的使用者像圍坐在同一張會議桌以進行溝通交流。與同類產品相比,Halo具有許多無法比擬的優勢。
而這次新發表的功能 HP Halo Webcasting 擴充了HP協同作業與溝通整合方案(HP Unified Communications and Collaboration portfolio),為客戶提供高畫質即時網路通訊,直接透過Halo 網擬終端串流傳輸至全球的內部員工或企業外部的參與者;另外,端對端的管理方案,讓與會者透過筆記型或桌上型電腦在家裡、辦公室甚至在路上都能夠從Halo的端點連上發話者,清晰地會晤並進行對談。
HP也宣布將 HP Halo 業務整合於 HP ProCurve Networking* 組織的業務中,隸屬於負責伺服器、儲存設備、軟體與網路應用服務的企業系統服務事業群。如此的整併讓客戶能夠進行「一次購足」,依照組織的需求組合出最適的視訊終端設備、服務與網路解決方案,使企業內部運作更有效率。
HP Halo 事業處副總裁兼總經理 Ken Crangle 表示:「對於正在尋求包含終端技術、網路管理與全方位服務等整合性的協同作業與溝通整合方案的企業而言,HP將是最佳的選擇。HP如此的發展與產品提供都是為了要幫助客戶降低成本以及對IT人員的需求,進而增進並拓展商業效益。」
HP Halo Webcasting 降低成本 減少出差
擴大通訊領域HP Halo Webcasting 為客戶提供高畫質即時網路通訊,直接透過Halo 網擬終端串流傳輸至全球的內部員工或企業外部的參與者。
這種端對端的管理方案,讓與會者透過筆記型或桌上型電腦在家裡、辦公室甚至在路上都能夠從Halo的端點連上發話者,清晰地會晤並進行對談。 每一次網路視訊都可以讓位於三個不同地點的端點通訊,無需為了開會而大費周章齊聚一堂。與會者只要去會議室操作 HP Halo 即可召開高畫質視訊會議,或者直接加入正在進行中的視訊。直接省去使用錄影棚或錄影製作的費用與支出。
HP Halo 所有的端點,包含HP Halo 協同作業工作室(HP Halo Collaboration Studio),HP Halo 會議室 (HP Halo Meeting Room)以及 HP Halo 協同作業中心(HP Halo Collaboration Center)都可以用以執行視訊會議。 HP Halo Webcasting 囊括了整個視訊會議系統,如視訊設備的規劃到配線與程式編輯等細節。此外,客戶也享有客制化的媒體中心以提供所需的內容,如會議中透過立即訊息或電話傳送即時問答,也能提供調查報告與簡報投影片。
加強靈活運用,達到全球性整合通訊能力
藉由 HP Halo 事業單位整併入 HP ProCurve Networking* 組織的業務中,HP整合所有視訊協同作業要件,包含網路選擇及服務等,提供一個整合性的配套服務及保證。 客戶可以依個別需求從HP提供的網路基礎架構中選擇最適合的方案。
舉例來說:企業可採用桌上型視訊方案架設網路通訊系統,然後使用HP Halo 影像交換網路(HP Halo Video Exchange Network ,HVEN)作為終端寬頻網擬與影像會議的方案。有些客戶會發現這種混搭的視訊網路系統最為經濟實惠同時又能享有優良通訊品質的選擇。 以下的選擇,也能讓客戶以既有通訊設備管理影像通訊系統:
· HP網路生命週期服務 ( HP Network Lifecycle Services ) 提供全面性的服務,從評估到策略擬定、從設計到整合,從部署到委外管理。
· HP Halo 管理服務 (HP Halo Managed Services)包含 24/7全天候服務(1) 監測與安全診斷管理以及HP技術更新管理等,讓HP Halo的客戶享有最新的安全防護。(2) 同時也讓客戶無須擔心頻寬的配置,能夠將HVEN的技術運用到極致。
如需查詢更多關於 HP Halo 視訊會議解決方案與管理服務的資料,請參閱網站:http://www.hp.com/halo.
2008年11月25日
北電與Bharti Airtel續訂客服代管協議 擴展其進階管理服務
本次簽訂的兩年協議是延續雙方於2006年3月初次簽署的合作協定。Bharti Airtel計畫透過擴大協議的形式提升服務效率,延續先前合作關係所帶來的實質效益,進而為客戶提供更多優質的服務選項。
北電針對Bharti Airtel所部署的客服技術 (CCT) 其解決方案擁有先進的互動式影音自動回覆功能,可提供全天候的「虛擬店面」服務,讓客戶自然的使用英語、印度語 (Hindi) 及4種地區性方言來與虛擬服務員進行例行交易程序、或新服務的申請。功能強大的虛擬店面服務可輕鬆處理Bharti Airtel逾7成的客戶要求,帶來更高的服務可獲性、彈性和回應能力。
Bharti Airtel技術與客戶服務總監Jai Menon博士表示:「我們向來十分重視客戶的需求,並持續投入客戶體驗的強化與創新。在這些積極的理念中,我們透過北電提供新穎解決方案和專業技術的深厚實力,確保客戶體驗的更進一步提升。透過持續不斷地再次界定雙方合作的形式,讓我們與合作夥伴得以專注於滿足客戶的需求,進而為客戶帶來世界級的服務體驗。」
Bharti Airtel採用北電的客服技術 (CCT) 所得到利益可以計價在每筆通話上。直接將投資在客服技術 (CCT) 成本反應到客戶實質成長數量及所提供服務的滿意度提昇上,強化了Bharti Airtel的競爭優勢。只要北電的客服技術 (CCT) 其服務越迅速且專業地處理的客服數越多,用戶就對Bharti Airtel更加滿意,甚至可成功吸引更多新用戶。
這項由Bharti Airtel和北電所建立的特別互惠關係曾獲2007年Forbes傑出委外大獎 (2007 Forbes Outsourcing Excellence Award) 委外獎項中「最佳突破 (Best First Steps)」的殊榮肯定。
北電亦透過其位於印度古爾岡的網路營運中心,為Bharti Airtel提供源自北電全球服務系列產品的網路設計、規劃、運作、整合、支援與維護等服務。
北電印度區總經理Hitesh Lokhandwala表示:「Bharti Airtel決定與北電續訂協議、延續合作關係的這項事實,再次證明北電新一代解決方案與服務的成功。透過結合北電的技術與Bharti Airtel的創新營運模式,我們將為Bharti Airtel的用戶帶來更高層次的服務體驗。」
北電已於全球部署超過6萬座話務中心以及8,000套自助語音服務解決方案 (self-service solutions)。北電話務中心解決方案可支援約400萬名服務專員、且每日可處理7000萬筆通話。若單看前十大自助語音客戶,北電解決方案每日可處理逾1400萬筆、每年逾60億筆通話。北電能協助企業縮減通話處理成本,讓原本由專員處理的每筆通話6美元,大幅下降至每筆通話低於35分美元。目前許多成功的部署案例均已迅速獲得投資回報。
2008年11月17日
影音》微軟Office商業平台事業群資深副總裁Karl Delbene來台論壇記錄
而在論壇中,主要探討的是雲端運算相關的內容,以及在未來台灣在相關研究開發中所佔的地位。盧希鵬表示:「雲端運算這個名詞在這二年已經成為IT產業的顯學,許多廠商都提出了自己對於雲端運算的定義與服務模式。其實類似雲端運算的概念,很早就有人提出,只是因當時網路環境、及硬體裝置運算能力的限制,並未引起市場關注。隨著網際網路寬頻普及、網路安全技術的提昇、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無論是消費者或是企業,都能夠因為服務獲得最大的效益。」
Karl並在論壇中表示:「微軟所提出的『軟體加服務』就是讓企業在IT部署策略上能夠兼顧資料安全性與IT系統部署敏捷性!可以將安全性及隱私性需求高的系統如人事資料、財務、供應鍵管理、商業智慧以及企業資源整合規劃等建置在企業專屬的軟體系統,同時利用雲端服務的快速部署特性如協同作業、電子郵件、及客戶關係管理系統等,進以與全球的夥伴與客戶建立更緊密的合作,並且快速因應企業與市場的變化。」
微軟的雲端運算可分為三個層次:最底層是以包括資料中心、電腦、以及網路的『Global Foundation Services』做為雲端運算的基礎;中間一層為含蓋身份識別與存取、資料服務、溝通、企業流程、搜尋、服務等平台;最上一層則為提供給使用者端的各式服務如Live服務、線上服務以及合作夥伴所開發的應用程式與解決方案。
Windows Azure及Azure服務平台的發表,是微軟實現「軟體加服務」願景的重要里程,該平台主要的元件包括用來代管相關管理、儲存、運算及網路服務的Windows Azure;以及提供資料庫及報告服務的Microsoft SQL Services;支援工作流程及存取控制等 .NET架構概念的Microsoft .NET Services;可讓使用者透過個人電腦、電話、應用程式或網站儲存、分享或同步化文件、照片、檔案及資訊的Live Services;以及Microsoft SharePoint Services與Microsoft Dynamics CRM Services等企業應用的線上版。有了Windows Azure及Azure服務平台,開發人員可以建置在雲端執行的新應用程式,或讓既有的應用程式擁有雲端能力,企業客戶得以透過原有彈性的系統支援變動的業務,不須再費時重新學習。
另外微軟所認為的「雲端」是「雲+端」,也就是Karl所說的「軟體(Software)+服務(Services)」,而其例子可用最近甫於台灣發表的Office Live Workspace詮釋之。
於論壇中,筆者詢問Karl:「雖然微軟推動S+S模式,但就目前微軟的作法來看,依然是以軟體為主,並以服務為延伸功能,那未來是否會有純服務的方式推出?」
Karl的回答是:「固然Google等廠商推動純服務方式的網路平台,但由於電腦硬體的效能不斷提升,同時網路服務依然有功能上的限制時,能在電腦上運作的Rich Application仍然會是使用者導入的主流。而以Office Live Workspace目前的用戶來看,絕大部分都是同時使用Office System的用戶,顯示這樣的作法是使用者所喜歡且樂於使用的。透過電腦上的Rich Application可以讓使用者充分利用電腦的資源,而有相當良好的使用體驗,同時藉由網路的延伸,讓使用者就算換了一台電腦,或是使用公用電腦,甚至是未來新一代的智慧型手機,都可以藉由網路上的雲端服務得到相當的延伸性,而這也是微軟目前的作法與目標。」
而談論到雲端服務的開發部分,劉念臻表示Windows Azure與Azure服務平台的推出,得以讓開發人員運用他們原本所熟悉的同一套Visual Studio開發工具與.NET 程式語言來開發。從目前行動裝置、個人電腦、伺服器平台,延伸到未來雲端運算的應用程式,無論是大型企業用戶,中小企業用戶,獨立軟體開發商或是個人工作室,均得以透過彈性的系統以支援變動的業務。Windows Azure及Azure服務平台的誕生將有效協助台灣IT企業快速部署網路服務與應用、享有更強力的運算資源,同時連結全球的商業夥伴與潛在客戶、迅速提升效率。
而筆者參加後的心得:目前有多家企業都開始推動Web Services,其立意甚佳,而且也得到不少人的青睞。但是導入Web Services有一項最大的問題,就是有多少人可以時常連線存取相關服務?以我的經驗中,大概有80%的時間都是在單機上作業處理掉了,因此我並不認為目前會是導入100% Web Services的好時機。而微軟也的確打到這一點,讓本機端所處理的資料,能夠藉由Web Services的方式延伸工作範圍,或是分享給其他團體成員使用,同時在Web Services上面提供基本的Viewer功能,理當逐漸引起新一波的使用熱潮。不過根據比較,台灣Office Live Workspace開放的功能較美國為少,部分中小企業相關功能尚未導入,或許是要等到整體市場效應出現之後才會漸次推出吧。
2008年11月7日
Office Live Workspace使用心得
不過在講他好話之前,我們還是得先舉出一些問題。
首先要來看的,就是很早就推出相關線上文件服務系統的Google Docs。Office Live Workspace與其相比,Workspace的親和力雖然較高,但是所使用的電腦上如果沒有Office System,那就啥事情都不用作,最多只能檢視文件而已,而這也是因為Office Live Workspace把原先就有的各項文件檢視器(Viewer)轉成Web Plug-in,讓安裝Office Live Workspace plug-in的人可以直接檢視。
另外呢,就是在安裝Office Live Workspace plug-in之後,每次要儲存檔案,都會啟動plug-in,並尋找Office Live Workspace上面的相關資訊,也會讓速度稍微減緩。最後就是編輯時候的檔案暫存問題,Google Docs的暫存是全部以Web Services方式運作,因此我們不用擔心找不到暫存,而Office Live Workspace由於與Office System結合,因此暫存還是在本機電腦上,對於即時暫存這件事情效果就較差。
撇開剛剛談到的問題不說,其實Office Live Workspace對我而言,算是相當好用的。我用過Google Docs一段時間,不過由於介面與功能問題,加上檔案支援性等,最後還是捨棄不用,因為我並沒有辦法「隨時」都連在網路上,雖然我有3.5G網卡....
相對於此,Office Live Workspace就比較方便,我可以暫時先在我的電腦上處理所有的文件,然後一次丟上Workspace,透過Workspace分享給其他人檢視、編輯或存檔,同時畫面看起來比較順眼,結構部分也較為完整,還能夠跟Outlook等結合,因此後來我就逐漸改用Office Live Workspace + 隨身碟的組合了。
廢話不多說,我們先來看看Office Live Workspace的畫面吧:
很熟悉的登入畫面吧!是的,Office Live Workspace與Passport已經整合在一起,只要利用MSN帳號登入,就可以使用諸多免費的功能,同時也可以很方便地與MSN上其他聯絡共享。
這就是登入之後的畫面,基本上Offive Live Workspace已經提供一些工作區樣本,選擇新增工作區之後,他會有很多種不同類型供我們選擇,從家庭、學生到專案等都有,如果不知道該怎麼用的話,可以先開啟一個樣本工作區,就可以一窺究竟啦。
其他功能操作我就不多作贅述,想知道的人上去用用看就蠻清楚的。不過很多人都會忽略掉一點,其實不管你作什麼動作,在畫面右方都會有「活動記錄」,把什麼人在什麼時候對那個檔案的動作紀錄下來,同時也會記錄各種檔案編修的版本,就像圖片中表示的那樣,不過我選到一個沒啥更動過的檔案,看官們就自己留意一下了!
Office Live Workspace可以管理的檔案類型相當多種,除了Word、Excel跟PowerPoint基本款之外,其實還可以增加筆記、清單(工作清單、聯絡人清單跟活動清單),我想大多數常用的檔案類型都在裡面了,而且除了檢視這些檔案之外,還可以檢視圖片唷,放一張給大家欣賞欣賞。
一下子也講不了那麼多,有任何問題的看官,歡迎留言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