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攝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攝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8月6日

給覺得自己在拍照上遇到瓶頸的朋友

一個多月忙於工作沒有寫啥胡言亂語,結果重開張第一篇就要寫這種說教文...
不過也是因為最近有很多朋友都表示自己在拍照上遇到瓶頸,很想「暫時放下相機」
說真的,以前我也遇到過瓶頸,也曾經想過要放下相機
但是放下相機真的會讓你思想可以擺脫自己設定之下的巢臼嗎?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答案絕對是否定的
為什麼?
因為你會自己不斷地去胡思亂想我這樣拍會不會比較好,那樣拍會不會比較好
請問,在這樣「想」的過程中,你會得到答案嗎?當然是不會的
有些事情光是想,可以得到解答
但是對於「拍照」這件事情,光想,是不可能得到答案的
因為我們眼睛的成像絕對跟相機的成像不一樣
前幾天,我偷空去了淺水灣一趟,在那邊欣賞海景風光時,
其實我深刻地體會到人眼跟相機的差距
有沒有立體感,這種事情就不提了
在眼睛看起來對比不大的感覺,拍起來就硬是給你剪影
你不拍,你會知道這樣的差距,或甚至去體會那種差異嗎?
很多風格,光是想是得不到感覺的,必須要去「落實」才能感受到對心靈的悸動
我奉勸那些想「放下相機」的朋友
千萬不要放下,因為你不去嘗試是不會有突破
寧願換個題材,換個方式,甚至拋棄所有技巧從基本重新開始
也不能中斷拍照的歷程
因為,你只要一斷,學習曲線就斷了,而且,往往會讓拍照的動力越來越低...
附上幾張前幾天淺水灣偶然得到的美景...


2011年6月21日

[攝影碎碎念]拍的是人?還是像?

人像攝影,一直是攝影者最喜歡也是接觸攝影的基礎。原因無他,因為總是會想要透過相機記錄自己親人或朋友的生活點滴。但是什麼算是人像攝影?基本上,照片裡面有「人」就應該算是人像攝影,但是看了很多照片(不管是自己拍的或是別人拍的),最近我自己常有一種省思,在照片裡面的構成究竟是人物還是只是肖像?

拍人可以很簡單,因為只要把相機對準人,並且按下快門就好了。可是如果對不同的人,拍的時候都是同樣的構圖,同樣的設定,那麼人在哪邊都無所謂。在我最近的觀念中,我認為這種照片僅僅只是普通的「肖像照」,跟拍畢業紀念冊上的大頭照沒什麼兩樣。作為活動記錄可以,但是真要說有什麼創作上的意念好像又不致於。

不過有許多大師的作品,或許構圖也是類似,也是採用相同的設定,但是一點選該照片就明顯地感受到一種生命的張力,一種情緒上的悸動。我這才恍然大悟,人像攝影真正的關鍵應該在於「人的情緒」,只要情緒有掌握到,不管是肖像類的構圖,或是廣角帶景的拍攝手法,都可以帶給觀賞者一定的感染力。

上面只是一張我從網路上搜尋而得的照片,我想,看過一些得獎或大師的作品後,每個人心裡面都會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對我來說,我希望的是能夠拍出被攝者的情緒、當下的感受或是與環境的融合感。或者說是賦與照片故事性,或是讓照片中的人能夠擁有靈魂吧。

2011年5月26日

關於攝影(或說拍照吧)

這是一篇有點時間的....抱怨文吧
但是在這篇中,我表達了我對攝影的想法與看法
每個人都可以有不一樣的意見,但是,該有的禮貌與尊重都應該要具備
不管是我的朋友,或是即將踏入攝影這個圈子的人.....

每個人對於攝影的看法都不完全相同,但是想拍出自己喜歡且美麗的照片的心情應該都是一樣的吧
但是,在不同地方都應該有不同的態度跟方法面對,我們就來聊聊一些最常面對的狀況吧!

第一點,我想先來聊聊關於展場拍照的事情
最近可能很多人都發現拿著高檔相機跟頂級鏡頭的攝影人越來越多
但是,我們不禁想問:他們真的知道什麼是攝影嗎?
拍照跟攝影畢竟是有用字上的差異
我簡單舉一句適才某位model跟我說的話:
「看到這麼多人拿著昂貴的相機跟鏡頭,但是同一個姿勢跟畫面拍那麼多張,到底有什麼意義?」
這一句話我想是道破了一個關鍵--物以稀為貴,大量相同的事物只是重複不斷的垃圾而已
而在拍照的經歷中,我也曾經從小數位相機,進步到現在拿單眼相機配上還不錯的鏡頭
可是往往就會聽到不拍照的人說:「唉啊~那些都只是專門拍妹的宅男」,心裡面真的是五味雜陳
因為某些人的作法或態度,不管是廠商、參觀者或是model本身,都已經越來越不會尊重「攝影師」這個稱號了
攝影師,已經成為拿著相機的人的通稱了....

最美好的畫面永遠只有那一瞬間,小孩看見心愛之物的笑臉、求婚驚喜時女孩喜悅的眼淚、獲勝當時選手欣喜的狂放、失敗落寞悲傷的身影...這些瞬間都是不能重複也無法重來的
那同樣的,在展場上的畫面有可能重複嗎?
理論上可能有,因為展場上的活動都是不斷重複的
但是根據時間不同,人物不同甚至是與台下民眾的不同,台上model的肢體動作跟專注度也有所不同
一舉手一投足之間,都會有不一樣的情境與動作出現
當然,為了捕捉無法掌握的畫面,連拍對我們目前使用數位相機的人來說,是必須且常用的手法
但是展場畢竟不比賽車、球類運動或是其他有著高速移動的場地,拿著高檔相機跟機關槍一樣連打其實一點意義都沒有....

畢竟展場上的「節奏」,其實是我們可以掌握的,跟隨著音樂、跟隨著主持人的語調甚至跟隨著model本身的肢體語言
我們都應該能夠去體會甚至掌握住最棒或接近最棒的一瞬間
看過我照片的同好,或許都會訝異於為什麼我時常能夠掌握行走、奔跑或是舞動的那一瞬間
我的設備只是兩年多前採買的Canon 40D,我就算開連拍也只是用一般速度(3張/sec)
設備不是絕對,而是在於是否能夠抓到那些節奏....
展場中其實有很多可以拍攝的,我最初也是從拍攝展場開始練功,展場拍照不用也不應該搞的跟拍花名冊一樣,或許拍的人沒感覺,但是被拍的人其實不見得喜歡每次都這樣被拍...

-------這是分隔線-------

第二個,我想談談外拍時候的現況,這邊我用「外拍」一詞代表外拍、旅拍、棚拍或約拍等等不同的狀態,總之就是一起花錢請model來拍照。
展場拍攝畢竟因為人多、服裝或是受限制的場地,因此對於某些欣賞的model沒辦法盡情拍攝,因此透過某些單位或主持人的協助,我們便有拍攝該位model的機會。很高興的去拍照之後,卻發現照片跟在展場拍攝的沒有差別,那請問,花了錢去外拍跟花門票錢去展場拍照有何差異?!門票還比較便宜,可以拍的人還更多
包含自己花錢的場子在內,我跟過幾次外拍,其實我心中一直有一種感觸:為什麼很多攝影人沒辦法根據現場狀態與場景,去設計規劃有意念的照片?
我一直不懂這些狀況,但是當我跟一些攝影人閒聊之後(這些人包含同好或是其他人),發現他們大多只是為了「拍照」而拍照,並沒有真的想要去「攝影」...無言
坊間有很多攝影書,都有指點我們如何在特定環境下用最棒的設定去拍攝很漂亮的照片。對,跟著學習的確可以拍攝出不錯的照片,但是,我想問的是:請問你想表達什麼?
用腳架拍攝日出或黃昏,很棒;大光圈拍出奶油般散景,很棒;高ISO拍出色彩豐富的夜景,很棒;但,攝影者的意念呢?如果今天的日出或黃昏,不能給你感動,那麼拍攝出來的照片,也就是天文現象記錄而已;在每個不同地點都用相同的大光圈散景,那麼去玉山山頂跟自家的廁所也沒什麼差異;誇耀機身的電子或物理特性,結果拍出來的只是雜光片片,那可能一台傻瓜還比較好用....
相機只是工具,就跟關刀一樣,但不是每個人都是關公能夠自由揮灑自如.....

這時候不得不提到一些人的心態問題
很愛拍照(或說拍美女?!)但是真要他們出錢購買門票進入展場,他們又千百個不願意
只會不斷抱怨說這個廠商怎麼管制這麼嚴,讓他們不能用免費的方式進場拍妹...
要不然就是千方百計想搞個身分參加記者會....這些有意義嗎?
其實,廠商、公關或是活動公司都看在眼裡,最近幾次就已經有相對應的措施了
像是Sony一直不准拍照,資訊月時華碩直接禁止拍照,更狠一點的是直接把model預算取消...
在廠商沒有得到應有的行銷效果時,他們還會願意花錢嗎?
很想問問那些愛拍妹的人,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覺得是幫妹拍照很開心,結果直接或間接影響他們工作
真的接不到或被砍的時候,你們會出來幫忙嗎?...唉.....

這篇文章只是大致上說說我目前心中的想法,野人獻曝一下,如果有同好在看完我碎碎念之後,還是覺得想要找我一起討論攝影的意念的話,我就來著手規劃攝影研習交流吧

2011年5月14日

落寞


雨如冰,風起吹落思念淚
夢如煙,幻滅燒盡往日情

2011年5月3日

期盼



天是藍的,牆壁是冰冷的
夢想隨著風飄往天際
而我,何時可以展翅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