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1日

RSA Conference 2009 Day 1

今天美國時間4/20號,是舊金山RSA Conference 2009的開幕第一天。照慣例,第一天其實是下午才算開始,不過已經有很多廠商安排採訪或記者會,就是為了要讓與會記者提前知道相關內容。
今年比較特殊,是因為我事前就安排好了20家以上的專訪行程,很累吧....不過為了自己的一些理想跟目標,還是把自己的行程卡的很緊了。今天主要的兩個行程,就是PKWARE的記者會,跟Check Point的晚宴。
---
PKWARE在台灣的名氣並不是很響亮,但是說到他們最主要的產品--PKZip,我想就很多人知道的。當初跟WinZIP打對台,戰的難分難解的就是這款產品。雖然說到後來WinZIP佔了上風,但是也因此讓整個ZIP格式成為資訊產業共通的檔案壓縮格式。簡單說,光是在Unix-like系統上,就有免費的GZIP,而HTTP中也提供直接解GZIP的功能。ZIP壓縮,已經成為現代資訊工作者必備的工具了。
當然,現在PKWARE並不會回頭跟WinZIP或是其他壓縮軟體搶市場,PKWARE現在新的目標是如何建構企業完整的檔案加密體系。在記者會前的討論中,PKWARE營運長Tim Kennedy便表示,新的檔案加密構想,應該是把解密的密鑰與其他各種身分認證機制與系統整合,捨棄傳統加密方式需要的解密碼,同時利用身分認證系統所能提供的權限與角色管理,提高對檔案存取能力的管控能力。
這樣說起來有點複雜,我來舉個例子好了。大家都看過「不可能的任務」吧,當湯姆克魯斯的指紋按上辨識器之後,盒子才會自動開啟,除了他以外的人,都沒有辦法打開。這是因為密鑰憑證就是直接包含在盒子裡面,因此就不需要另外有人傳遞鑰匙或是告知開啟密碼。
除了這點之外,當這套系統應用在資料倉儲時,還可以提供更寬廣的用途:依據權限配發可存取的資料。聽起來有點弔詭,對吧,簡單的說,那就像有個人在上鎖的文件櫃前面,不同權限的人去,他會幫你拿適合權限的檔案給你,其他的?別想。當然現場有一位用戶實際現身說法,相關內容我會整理並投稿,所以這邊就不多說了。
---
另一個重頭戲當然就是Check Point的晚宴。去年不小心放了他們鴿子,今年當然一定要準時到場啦。
在會場中,很高興的看到幾個中文拼音的名牌,不過他們都沒到....我還是唯一一個中文語系的媒體...><
其實Check Point的一向態度就是如此,全球統一口徑,並不會因為你在那邊就會聽到比較不一樣的訊息。不過也是由產品VP口中得到證實,目前Check Point的「硬體產品」策略,是先以中小型企業(說起來怪怪的,國外的小型少說也是百人企業)為主,而高階與大型企業部分,仍然是以與Crossbeam合作為主要項目。
而與NOKIA的部分,Check Point表示,除了技術與專業部分的轉移之外,連相關人力都一併納入Check Point研發團隊之中,因此可以強化軟硬體方面的結合能力。過去在開發時候,多半都是以軟體開發優先,然後提供相關SPEC讓硬體廠商製作。
但這種狀況容易造成軟硬體搭配上的狀況,往往硬體只能發揮軟體預計的X%(X沒有一定,好一點到99.999%,差一點...請看看其他廠商)。現在全部由自己內部團隊研究開發,就可以隨時掌握軟硬體間的進度,並且彼此調控所需的元件與功能,就能夠以up-to-date的需求推出。
簡單先寫幾點,目前時間已經是舊金山凌晨3點左右了。其他與歐洲媒體聊天,討論大中華區及各區域間差異的事情,請待下回分解.....

2009年4月14日

Intel Xeon vs. 企業伺服器機房






新一代採用Nehalem核心的Intel Xeon處理器已經在3/31正式發表,在同一個禮拜間,也有多家廠商發表可支援的主機板,甚至Dell也推出了首款支援Xeon 5500系列的11G Poweredge Server,型號分別為Tower的T610、Rackmount的R610&R710、及Blade的M610&M710。






或許有人會好奇,在現在不景氣的時候,推出一款新處理器,企業會買帳嗎?乍看之下不會,因為新的處理器代表整體伺服器架構都需要更換,幾乎就是需要重新採購相關設備,這又是一筆龐大的支出。但是根據眾友人及Intel自己內部的統計分析,事實上就企業的預算及費用分配而言,伺服器維修與更換是屬於日常維護費用,而非另行編列的新購預算。



因此對企業而言,原有伺服器替換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會被縮減的只有新專案的設備費用而已。






OK,既然如此說來,現有伺服器也用的好好的,為什麼還需要更換伺服器?新的設備需要安裝跟設定,不是又一筆花費?這樣怎麼會有經濟效益?要回答這些問題,就需要從Xeon的效能與相關改革說起。



這次的Xeon其中採用Nehalem核心,我想大多數人都瞭解Nehalem的優勢就在於強大的省電功能、改進過的匯流排設計、可直接支援虛擬化及高效能服務等特性。根據Intel內部的測試,Xeon 5500系列,僅需5400系列耗電量的一半,但是相對效能分數則為初代Xeon(2005)的9倍,Xeon 5400的180%!也就是說,如果相關應用服務過去需要9台Xeon 5400伺服器,現在僅需要5台Xeon 5500就夠了!



剛剛那個只是簡易的比較,不過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光是伺服器用量就可大幅節省。少了四台伺服器,用電量也隨之減少,同時空調所需的能量也跟著降低(不需冷卻大量伺服器),同時也能節省機房空間,最重要的,維護人員就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管理與維護,可以將這些人力資源轉移到更重要的地方!






而且,新一代的Xeon 5500對虛擬化的支援能力更強。現在虛擬化已經成為企業專注的目標之一,除了可以減少硬體管理上的負擔,軟體轉移時的難度,同時也能集中伺服器能量,降低閒置時間與能量損耗,讓伺服器利用率達到令人滿意的水準。



而Xeon 5500中有內建直接支援虛擬化的指令集與晶片組,因此不需要透過韌體與驅動程式才能控制相關硬體,虛擬機器透過簡單的程序,就能直接控制HOST上的各項硬體裝置,能夠加快虛擬機器的效能,且應用更簡單。






另外別忘了還有Hyper-Threading、Turo Boost等技術,可以讓處理器效能發揮(或說壓榨?)到極致。根據Intel現場展示,在開啟TB與HT之後,同樣的工作程序,其處理速度比原先快上許多!不過這部分跟所使用的硬體與軟體有關,實際數字我就不便寫出來了。






回頭來看一下企業應用,企業機房中最花錢的地方有哪些?電力不說,肯定是最高的,其次則應該是機房空間租用成本,再來則是人力維護費用。那這些項目都直接間接跟「伺服器數量」有關。為什麼我敢大膽的這樣講?假設所有伺服器的耗電量都一樣,那麼需要越多台伺服器,電力耗用就越高,同時所散發出的熱量也越高。熱量一高,空調系統就需要更多的能量以降溫,這是一系列連貫不止的正向循環,因此其癥結點就在於伺服器數量。



而Xeon 5500憑藉著高效能,理當可以減少伺服器數量,同時加上虛擬化機制,更能夠整合多台伺服器,因此可以有效地達到機房集中化。但接下來,就是考驗管理人員的時候了,如何管理這些存在於虛實之間的伺服器呢?



好的,千萬不能忘記,Intel其實是有所謂的「軟體部門」。在Intel Xeon 5500平台中,同步推出了Intel Node Manager與Data Center Manager,Node Manager是提供企業管理單台伺服器的軟體,可以遠端監管並控制該台伺服器,而Data Center Manager顧名思義則是可以管理機房中的所有相關伺服器。不過這兩套軟體並不是完全免費的,相關授權與管理機制,可以另外與相關單位聯絡。



不過在記者會場中,我詢問了Intel的人員,他們表示這兩套系統與HP OpenView與IBM Tivoli並不是互相排斥的,可以將所收集到的資料,整合到該兩套解決方案中,讓它們可以更精確掌控伺服器。






大致上先說明到這邊,有任何新消息,會隨時更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