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市場分析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市場分析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5月11日

微軟買Skype之我見

這兩天轟動資通訊界最大的新聞,大概就是微軟決定耗資85億美元買下Skype,而且是現金唷!很多新聞評析都認為微軟是想在網際網路與手機領域有更大的作為。如:
新華社:新聞分析:微軟斥資85億美元收購Skype 欲打翻身仗
香港財經日報:微軟收購Skype WP智能手機獲益巨大

當然,這是很顯而易見的走向,因為從不同角度而言,微軟產品的通連網路中,的確少了一套強而有力且易於操作的語音暨文字通訊軟體,以Windows Live平台來說,Messenger其實還是過於難操作,特別是在最近的幾次更新中,都讓人詬病不已。會有這種想法,認為微軟買下Skype是為了改善Windows Live Messenger、Xbox Live或是Windows Phone,都是相當有理由且根據的。

但若以我在企業領域的經驗來看,光只是消費端部分應該不太可能刺激微軟方面以85億美元買下一間年年虧損的公司。會有採購Skype的動作,必然有著商業策略及技術轉移方面的考量。而我觀察的重點在於企業端的語音解決方案。

過去在討論VoIP與其他整合通訊解決方案時,Skype一直是其他廠商的潛在對手,甚至也有針對Skype整合推出的硬體,如VoSky等。但是由於牽涉到頻寬、硬體與應用程式的整合性,VoSky等產品雖然好用,但是往往會遇到效能不足、通道數不夠及管理性等問題。

而我們也知道,微軟這幾年在整合通訊上的動作與發展相當大,包含OCS到現在的Lync,微軟的態勢表達的相當明顯:我就是希望能夠從軟硬整合的角度,取代掉現行的所有語音交換器(PBX)。這是一項相當大的賭注,而且就目前來看,戰局依然混沌不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PBX發展已經歷經超過一甲子,相關的技術、硬體乃至於管理等,都已經相當成熟,且可靠度也受到一定的青睞,在短時間內試圖以數位方式取代傳統類比的穩定及可靠是相當困難的,況且微軟有太多前例導致信心程度不足了...(笑

如果觀察OCS/Lync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微軟是逐漸地希望把傳統語音的硬體取代(或說淘汰)出去,最開始先取代Media Gateway,後來整合了IP與Legacy網路,到了Lync不但能夠整合PBX(在OCS 2007/R2就可以了),甚至還導入軟體PBX的方式,希望能夠整個把傳統硬體交換器淘汰出局。其實在微軟的角度中,甚至也大方的承認Lync 2010就是為了徹底改造現有的企業通連架構,並以IP網路產品全面取代傳統電信設備。

這次收購Skype,就我個人而言,除了上述那些市場分析師的看法之外,另外就是每年不斷增加的企業通訊市場。根據統計,去年(2010)的全球VoIP市場的服務收入就已經達到35億美元,2009年的全球電信服務市場則達到1.52兆美元,在這種狀況之下,如果微軟可以透過85億美元併購Skype,從而在企業端甚至是全球語音通訊市場佔有「一小塊」地盤,這樣的投資是相當划算且具有高報酬率的。

當然,目前都還只是在捕風捉影中,真正箇中緣由還需要微軟或Skype方面的人出來說吧....

2008年12月24日

評論》李開復:瀏覽器將取代作業系統

OK,會有這篇評論的來源是在這裡
不過說真的,我看到這篇文章之後倒是大笑了幾聲。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在Web Service逐漸普及的狀態之下,其實已經有很多應用程式轉而使用網頁或類似的技術執行,我們就可以看到瀏覽器已經逐漸成為目前的應用程式主流了。而大多數企業也逐漸改變自己的各項應用服務,當然也是為了使用跟管理上的方便。
不過前些日子,我跟幾位朋友在閒聊的時候,我就提出我的看法:Google絕對不會開發作業系統,相反的,他會利用瀏覽器做為未來設備的使用主流,現在看到這篇文章,只是證明我的想法跟推論沒有錯。
其實我們可以看到,過去的終端系統就是藉由網路的方式與SERVER連線,但是由於只有文字介面,加上應用效能不彰,所以逐漸的被單機版本的作業系統取代。不過現在看來,所有的應用又傾向與網路結合,除了單機上執行之外,更希望透過網路增加資料或人際關係的來源。
不過對我來講,我覺得還沒有那麼快。
第一點:雖然瀏覽器很方便,但是依然有很多功能是沒有辦法完全透過網路執行,不說別的,光是一個「右鍵」功能,在瀏覽器上就不見得能夠完美導入。
第二點:就算要透過瀏覽器取代未來的作業系統,我們也必須想到,在機器上面該怎樣運作「瀏覽器」這個應用程式。因此,一套精簡化的作業系統,或是pre-OS,就成為相當重要的關鍵。
雖然新聞中只有談到Chrome,但是以Google推出的手機作業系統Android來看,雖然李開復強調Google不會研發作業系統,但是Android的推出,又好像有點自相矛盾。我個人認為,其實Google應該會以Android作為一個「試水溫」的產品,試試看市場上對於這類精簡化作業系統的看法。同時我們也不能夠忘記像是BIOS大廠Phoenix已經有在BIOS實作pre-OS的經驗。
或許未來會有Google+Phoenix,然後由台灣廠商推出Google專屬主機板也說不定。
話說回來,我還是蠻看好用瀏覽器取代作業系統的夢想,但是真的要能實現,明年應該會是一個關鍵期。

2008年12月10日

心得》Windows 7引爆換機潮?

昨天WinHEC開幕,今天看到很多電子媒體或新聞網站,在資訊分類裡面,都把「Windows 7引爆換機潮」列為主要文章。但是,我們必須重新想想,這點是真的有因果關係嗎?在這邊不是要批判任何特定對象,只是以我觀察到的現象提出看法。
先講「換機潮」這件事情吧。在同一段時間內,有超過一定比例以上的人更換設備,而這種行為便稱為「換機潮」。不過,怎樣的比例算是超過門檻?設備的等級又要怎麼設定呢?個人認為最少要有30%的人,在半年或一年內,更換至主流機種,這樣才算是換機潮吧。
因為通常我們設定先期導入者的比率約為12%~16%之間,而要到達顯著且會推動風潮,則最少應該要有25%~30%,因此我覺得30%才是顯示換機潮湧現的門檻值。而為什麼說在半年到一年內?看看自己的採購行為就知道,當我想要買一台電腦,多半都會再三衡量我的需求跟價格是否一致,因此最少也會拖延半年至一年。我買設備是頗龜毛的,如果超過一年沒有買,應該就不會想特別換機器了吧...
為什麼我要刻意把時間拉長還有另一點原因,如果只是記錄短時間內衝動的爆炸性影響,像是「海角效應」(個人希望海角效應可以延續下去),很容易因為統計時間過短而造成錯誤判斷。
最近半年內eeePC熱賣,但是會有人認為進入換機潮了嗎?不會,因為eeePC定位在「第二台資訊設備」上,他不是主力機種,因次我的第三項條件就是所更換的設備要是當時期的主流機種,而可能同時會有兩三種配備水準都會入選。
OK,以上都是討論到個人對於換機潮的定義,那為什麼我會對「Windows 7引爆換機潮」這句話感到一些...不解呢?其實類似的話之前我們也聽到過幾次,包含Vista問世的時候,也是有許多媒體提出引爆換機潮的說法。不過我們從結果論來看,Vista並沒有爆發換機潮,相對的在該段時間之內,我所看到的換機趨勢並非由Vista引起的,因為有許多人買新電腦時候,會要求不附掛作業系統,甚至是要求降級安裝Windows XP,那他們買電腦要做啥?簡單一個字:Gaming。一套好的殺手級應用(程式或服務),才有辦法推動硬體的換機需求,這其實很難因為大家都不太瞭解跟注意的「作業系統」,而需要更換電腦主機。一個明顯的例子,大家會因為3G系統比較好跟穩定,而更換原有的手機嗎?答案是不會,但是卻有很多人因為可以視訊對話,而換成3G系統....

Windows 7究竟會不會造成換機潮,達到一個引爆後的波瀾效果?我覺得勢必要有幾點方面要共同配合執行。
過去的「電腦」都是由具有一定電腦技術的人使用或教導他人操作,可是未來的「電腦」,應該要朝向「智慧型家電」的方式運作,目前當然看到微軟的諸多努力方向,都是朝向簡單化及直覺化邁進。但是其中仍然有一定的技術門檻。
同樣具備觸控式螢幕,為什麼Palm或Windows Mobile等PDA或智慧型手機,怎麼賣都輸iPhone?我想在深究這一點問題的同時,就可以找出「Windows 7該如何創造新領域」的答案了。

2008年11月12日

Oracle CRM On Demand及Oracle Siebel CRM 榮獲獨立市調機構評選為銷售管理方案領導廠商

根據獨立市調機構Forrester於2008年10月所發佈的市場報告——《Forrester Wave:2008年第四季度銷售管理》評估中,Oracle Siebel CRM和OracleR CRM On Demand均名列前茅。

2008年第二季間,Forrester向17家共提供22種主要銷售管理解決方案的客戶關係管理軟體(CRM)供應商進行訪查,並根據214項評分標準,以及多重通路銷售管理、直接銷售管理,和間接銷售管理等三種情況,對受訪者進行評估。

Forrester表示,在此一評估報告中名列前茅的銷售管理工具之優勢在於:在多重通路銷售管理方面具有「全面性功能、強大的產品策略和可用性」;在直接銷售管理方面具備「強大的銷售能力、技術架構和可用性」;在間接銷售管理方面則具備「強大的產品策略、技術架構和可用性,以有效支援產業的業務流程」。

Oracle Siebel CRM和Oracle CRM On Demand在多重通路、直接和間接銷售管理等三個類別中,均被納入領導者行列。

Forrester的報告中指稱,Oracle Siebel CRM「以強大的SFA(銷售自動化)功能著稱,它架構在開放、具擴展性、且安全可靠的現代化架構之上,且能順利與其他系統和資料庫整合,在合作夥伴通路管理方面的功能更是突出。」

報告近一步指出,Oracle CRM On Demand「在直銷銷售分析以及直接銷售和合作夥伴通路管理的社交網絡能力方面表現卓越。其他優勢還包括:訂購成本低廉、能快速看到成效(由於採用SaaS模式)、可用性強大等。」

甲骨文CRM產品資深副總裁Anthony Lye說:「我們對於能在最新的Forrester Wave報告中榮膺領導者地位深感榮幸。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在銷售管理領域上不斷創新。銷售是每一家成功企業背後的關鍵力量。對每一家希望從直接、間接和多重通路銷售管理中獲得裨益的機構來說,Oracle Siebel CRM和Oracle CRM On Demand皆堪屬完美解決方案。」

2008年11月5日

資策會MIC:2008年第三季電腦系統領域產業產銷相關訊息

時勢造英雄 金融風暴趨使Netbook快速成長
2009年平價迷你筆記型電腦(Netbook) 整體出貨表現將呈現加倍的成長,出貨量約在2,200萬至2,400萬台之間。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古亞薇表示,全球金融風暴籠罩、消費市場需求趨向保守的發展趨勢,為平價迷你筆記型電腦提供正面助益,主攻平價路線使得主要品牌筆記型電腦業者不得不推出相對應產品,反而更有助於提升平價迷你筆記型電腦的市場規模。
2008年第三季平價迷你筆記型電腦(Netbook)的出貨量較第二季大幅成長,出貨量為408.5萬台,與第二季出貨量125萬台相比,季成長率高達226.8%。主要原因在於宏碁Aspire One與華碩Eee PC的帶頭衝刺,以及戴爾Dell、聯想Lenovo等主要筆記型電腦品牌廠商,也在第三季末相繼推出平價迷你筆記型電腦產品。預期2008年平價迷你筆記型電腦的第四季出貨量仍將持續攀升,可望超過500萬台規模,季成長率將達到25%,預估2008年平價迷你筆記型電腦出貨量約為1,100萬台。
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古亞薇表示,2008年第三季平價迷你筆記型電腦(Netbook)的快速竄起,除宏碁(Acer)與華碩(Asus)兩大品牌的加持外,全球金融風暴的推波助瀾也是原因之一,消費者在預算縮減的前提下,對於筆記型電腦的採購價格將會更為計較敏感,預估2009年平價迷你筆記型電腦的市場終端售價約在350美元至500美元之間,約為主流筆記型電腦售價的1/3或1/2,且產品規格也會逐漸趨近主流筆記型電腦,可算是「時勢造英雄」的產品。

2009年筆記型電腦遇IMR缺料 再逢Netbook來襲
2009年大中華區筆記型電腦產業的整體出貨表現,預期將出現成長率低於20%之情形,出貨量約可達到1億3400萬台的規模,在產值部分則受到平均銷售單價(ASP)持續下滑的影響,整體規模預計將達到655億美元。
根據資策MIC的觀察,2009年大中華區筆記型電腦產業的出貨情形,預期將持續受到全球總體經濟不佳的影響,同時膜內轉印技術(IMR)缺料情形在第二季時才可望減緩,以及平價迷你筆記型電腦(Netbook)產品持續替代效應的影響,預估品牌業者下單狀況也會隨著轉趨保守。
2008年第三季大中華區筆記型電腦產業成長表現不如前幾季,出貨量為3,030萬台,與去年同期相較,成長率為22%,季成長率為14%。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黃怡瑄表示,筆記型電腦市場需求端未見成長跡象,而供給端又受到消費型機種膜內轉印(IMR)技術所需的原物料缺貨影響,在兩大因素的負面影響下,導致對筆記型電腦的出貨量產生衝擊,再加上Netbook出貨量的大幅成長,在尺吋、價格及功能等方面都對主流筆記型電腦市場產生侵蝕效果,市場替代效應隱然浮現。
觀察2008年整體市場,雖然有新興市場購買需求、品牌廠商降價促銷、電池芯上游原物料價格略跌、產能逐漸回復等成長動能挹注;但是在成熟市場部分,消費機種的市場需求不如往年熱絡、商用機種汰換狀況不佳、Netbook出貨量大幅成長所浮現的市場替代效應,導致整體筆記型電腦市場需求表現未如預期。

2009年台灣桌上型電腦出貨量 微幅下滑力抗景氣寒冬
展望2009年台灣桌上型電腦出貨數量,在全球景氣仍未明朗的情形下,終端消費市場買氣將會持續受到衝擊,預估出貨數量為4,485萬台,較2008年減少1.98%。根據資策會MIC預估,2008年桌上型電腦第四季整體產值,在平均銷售單價及產量雙雙下滑的情形下,預期將達到3,498百萬美元,較第三季微幅下滑1.8%。
預估2009年第一季桌上型電腦出貨規模將達到1,043萬台,較2008年第四季減少12.9%。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王靖淑表示,出貨量減少的主要原因在於零售端的庫存量仍偏高,以及受到品牌廠商訂單保守的影響。
2009年台灣桌上型電腦的出貨數量,在全球景氣仍未明朗的情形下,終端消費市場的買氣將會持續受到衝擊,而2008年表現較為穩定的商用市場,也將會受到因企業對於營業收入的保守預估,而相對更加保守編列硬體採購預算的影響,整體出貨量將呈現小幅下降,預估達4,485萬台,較2008年減少1.98%,而產值也將因平均銷售單價(ASP)的下滑,只達到12,827百萬美元。

2009年主機板出貨 季節效應不彰 消費觀望濃厚
展望2009年第一季主機板出貨量將不會有顯著的成長動力,而平均銷售單價(ASP)將持續下跌而導致產值也持續下滑,預估產量年成長率的衰退值將超過1%,產值年成長率的衰退值也會超過3%。
2008年第三季全球主機板產業發展,受到全球經濟發展停滯影響,導致市場需求縮減,產生對供給端之壓縮,第三季出貨符合旺季不旺之預期,全球主機板出貨量約為4050萬片,年成長率出現近年來的第一次負成長,衰退幅度約為1%。雖然2008年有第一季的亮麗表現,但是在第二、三、四季的出貨動能均無以為繼的情形下,全年出貨成長率將趨近0%。
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張文森表示,2008年第一季、第三季因總體經濟發展不佳,品牌大廠雖然已經提前因應需求不如往年暢旺的情形,迅速減緩對主機板廠商的提貨速度,但庫存壓力仍然使品牌大廠不斷修正需求預測,並將原先規劃的專案往後延遲。此外,第二季、第三季時,各品牌大廠力推平價迷你筆記型電腦(netbook),導致部份成熟市場的桌上型電腦的採購需求被取代,而部份新興市場也在預算的限制下,決定採購平價迷你筆記型電腦為替代方案,此兩大原因致使主機板製造商的出貨量受到影響。
2009年第一季的總體表現,在全球景氣發展仍未出現明顯好轉的訊號、季節效應未明顯呈現、以及業者是否能適時消化庫存等不確定因素影響,成長依然受到相當的限制;而在產品與價格部份,採用新一代架構中央處理器(CPU)的主機板,預計將在第三季推出主流級產品,消費市場的觀望性質將更為濃厚,採購行為將較保守。

雲端運算資料中心效應浮現 伺服器將穩定成長
2009年第一季台灣伺服器全系統、準系統與主機板之出貨量預估將達到199.62萬台(片),與2008年同期相較,成長幅度為5.1%,較2008年第四季微幅上揚0.2%;預期總產值將達到885.2百萬美元,與2008年同期相較成長6%,較上一季下滑0.05%。
2008年下半年在美國次級房貸的漣漪效應衝擊,以及油價攀升、原物料上漲等市場負面因素所造成消費者信心受挫的影響下,連帶使得原本支出較為穩定的企業伺服器採購,也出現成長力道減緩的現象,
2008年第三季台灣伺服器產業,全系統及準系統的出貨數量與2007年同期相較成長幅度為6.4%,較2008年第二季成長3%,達79.69萬台;伺服器主機板出貨數量與2007年同期相較成長幅度為4.2%,較2008年第二季小幅成長1.3%,達115.93萬片。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童啟晟表示,成長原因在於Google、Microsoft、IBM等大廠在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的卡位佈局,將網站資料中心(Web Data Center)及貨櫃模組式資料中心等伺服器產品紛紛提出量產需求,相對使台灣伺服器主機板業者產生出貨需求。
在產值方面,品牌大廠HP、IBM、Dell繼續針對x86伺服器的虛擬化技術、刀鋒(Blade) 伺服器、多核心效能、節能、新興市場、中小企業需求等議題在市場加溫,預期2008年第三季至年底,伺服器系統產品的平均銷售單價(ASP)將維持在801.4到801.2美元左右。
預估2008年台灣伺服器產業系統(包含準系統及全系統)出貨表現將突破300萬台大關,達316.6萬台,成長率為6.5%,約佔全球伺服器出貨量的37%以上,而產值也將達至3,425百萬美元。

HP x86刀鋒型伺服器出貨量連續六季稱霸亞太(含日本)地區

HP 宣布根據產業數據分析公司 IDC的報告指出, HP x86刀鋒型伺服器在2008年第二季的伺服器市場中以傲人佳績持續在亞太地區(含日本)位居領導地位。
自2007年第二季開始,HP x86刀鋒型伺服器出貨量連續六季於市場位居領導地位,維持市場佔有率48.3%,並在2008年第二季達到66.5%的年成長率。在工廠營收方面,HP x86刀鋒型伺服器也自2007年第四季起連續三季維持領先,並擁有高達46%的市場佔有率。
而在全球價值12億的刀鋒伺服器市場中,HP也佔有50.1%的出貨量與工廠營收。


能滿足客戶對於資料中心虛擬化及能源效率的主要需求,是HP在刀鋒型伺服器市場中能取得領先的原因。「客戶資料中心目前面臨了包括資源使用率不彰、有限的空間容量以及惱人的能源消耗等問題,」HP 亞太暨日本區企業伺服器暨儲存設備事業處 副總經理 Tony Parkinson表示,「HP能優先滿足客戶從桌面到資料中心對於虛擬化技術的需求。」
HP的客戶NISP銀行為了減低資料中心因伺服器叢生所造成的電力及冷卻散熱成本攀升問題,將原有的46台伺服器整合為14台HP BladeSystem c-Class伺服器,內含採用HP Insight Control Environment (ICE) 技術的 VMware軟體,統合管理虛擬及實體的基礎架構。HP 解決方案提供了彈性化的操作環境,提升客戶服務並確保企業永續經營。
「HP虛擬化伺服器解決方案的主要優勢在於它能夠提供一個自動化的環境,」NISP銀行資訊長Filipus Suwarno表示。”藉由它便利的隨插即用(PnP)功能,我們可以輕易地轉換原有的伺服器而不造成太多停機的困擾。”
IDC亞太地區伺服器及儲存設備報告的其它內容與重點如下:
·從2002年第二季開始,HP x86伺服器的出貨量已連續25季稱霸亞太地區(含日本),在2008年第二季則達到28.8%的市場佔有率。
·2008年第二季,HP在亞太地區(含日本) 擁有最大的Windows® 和Linux伺服器工廠營收市場佔有率,分別為28.1%及26.4%.
·有鑑於Integrity伺服器的需求逐漸增加,2008年第二季HP在亞太地區(含日本)的非x86 UNIX伺服器(使用Itanium EPIC及RISC處理器)營收比起去年同期成長了20.2%,幾乎是同時期整體市場成長的兩倍 (1.8倍)。由於Itanium EPIC UNIX伺服器擁有高達53.3%的營收年成長率,也同時刺激了HP於非x86 Unix 伺服器市場的整體營收成長。此外,HP Itanium EPIC 伺服器的整體營收以年成長率45.5% 達到在2008年第二季亞太地區(含日本) EPIC伺服器市場中74.9%的市場佔有率。
·HP在2008年第二季亞太地區(含日本)總體磁碟儲存市場中,HP 以18.4%的出貨率高於其他廠商所出貨的磁碟儲存 TB 數量。且該季的 TB出貨量亦展現出 21.2% 的年成長率。

IDC:2008年第二季台灣整體伺服器市場出貨量均較上季與去年同期上揚

根據IDC(國際數據資訊)2008年第二季伺服器追蹤季報顯示,台灣x86伺服器市場出貨量達20, 643台,較第一季成長18.1%,與去年同期相較則大幅上揚了24.6%。以廠商營收來看,則達到4,982 萬美元,與上季及去年同期相較則分別下滑了1.9% 與3.2% 。對於廠商營收未能跟隨出貨量上升,原因除了售價較高的二路伺服器銷售比例稍降而價格偏低的一路伺服器攀升外,於六月開始的中信局十四標也對整體伺服器市場平均售價有一定的影響。


IDC 台灣伺服器與儲存系統分析師葉育霖表示﹕「與去年相較,今年中信局提早於六月初進行標案,讓整個伺服器出貨量在第二季有優於去年同期的表現。中信局標案對台灣伺服器市場的確具有指標性的意義,除了對出貨量而言有顯著的提升效果 ,對於整體平均價格也由於各大廠商間競爭激烈出現了較大的影響,這也說明了平均售價下滑進而導致出貨量雖然成長但營收卻負成長的主因。」


在各廠商表現方面,前五大廠商依出貨量比重分別為IBM、HP、Dell、ASUS及Acer,五大業者市佔率從上季的89.8%擴張至90.3%的市場。依廠商營收比重為IBM、HP、Dell、ASUS及Acer,共佔92.0%的市場。


在non-x86伺服器市場方面,出貨量達847台,較上一季與去年同期分別上揚了16.3%與34.4 %。出貨量的增加主要還是來自於低階伺服器的需求強勁。而廠商營收方面則為4,037萬美元,較上季成長14.7%,相較於去年同期則上揚6.3%。進一步以價格級數(Size Class) 分析,除了高階伺服器廠商營收較去年同期小幅下跌了6.1% ,中階與入門產品廠商營收則分別成長了7.3% 與43.2% 。


進一步分析各廠商表現,前三大廠商依出貨量比重分別為Sun、IBM及HP,三大業者拿下94.6% 的市場,依廠商營收比重則為IBM、HP及Sun,三大業者囊括96.1% 的市場,成長最快速的廠商為IBM,廠商營收達50.8%年增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