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30日

Facebook用戶要小心!九大威脅鎖定你

這篇文章是從IT Business Edge看到的。標題打的很簡潔有力:「Nine Threats Targeting Facebook Users」。其實這些威脅一直都是存在的,只是現行的網路文化讓威脅有了演化的機會。
該篇文章的第一個小標就是「當社交網路遇上社交工程(Social Networks Social Engineering )」,由於社交網路的特性,讓這些威脅不但脫胎換骨,同時還搖身一變成了難以察覺的存在。在這邊除了標題與大意翻譯之外,其他都是我個人想法與見解,如果有興趣的人,還請直接點閱原文。
如果說早期各種資訊攻擊都是攻擊設備,那麼過去三到五年前主要則是以攻擊作業系統為主,但三年前所有的攻擊就突然轉向,專門研究特定應用服務的弱點侵入;也因此我們看到資訊安全防護設備從防火牆、演變成IPS後來更增加了應用程式防火牆等產品。但這些產品都是以邏輯上的「端點」為防護對象。現在的攻擊由於各種社交網路的興起,攻擊對象已經不再是機器,也不是應用程式或服務,而是藉由人的好奇心、貪念或其他慾望,藉此竊取人的個人資料、認同甚至網路評價。
而在經過統計與分析之後,專家認為在目前人口最多的社交網站--Facebook上,已經有9種威脅正在虎視眈眈,這九種威脅分別是:假防毒軟體、cookiejacking、假套件、帳戶關閉騙局、密碼釣魚攻擊、假影片、假文件木馬攻擊、蠕蟲攻擊、讚綁架攻擊

1. 假防毒軟體(Fake Anti-Virus):
假防毒軟體的事情其實一直存在,但是透過社交網路傳遞卻又替這件事情添增了些許可信度。目前在國外常見的是藉由近來發生的各種緋聞或是大事件,誘使使用者點選連結,接著導向到下載網頁要求更新部分元件才能觀賞該連結,這時,同時就下載了假防毒軟體...接著,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2. Cookiejacking:
Cookiejacking目前沒有比較正確的翻譯,我姑且稱之為暫存綁架攻擊吧。事實上,它就是利用IE的漏洞(別笑,別的瀏覽器不見得沒有),攻擊者就可以取得電腦中的cookie,並修改其中的內容。過去其實就已經有類似的事件,但是由於人們對於惡意連結的警戒心提高,cookiejacking的機率其實有所降低。但很好玩的,當同樣的連結在社交網路上出現時,往往反而會降低人的戒心...最少是我觀察到的感覺,是因為門檻效應的關係嗎?我不知道....

3. 假套件(Fake Plug-In):
假套件的攻擊方式與假防毒軟體其實蠻類似的,就是要求你要更新才能觀賞特定內容。細節我就不多說了。

4. 帳戶關閉騙局(Account Closure Scam):
這是前陣子台灣好像還蠻常發生的狀況,就是突然間收到一封信,說某某網站已經無法負荷,必須要關閉帳號;或是說因為某某行為,你的帳號即將被關閉,如果需要啟用帳號,就必須要怎樣怎樣的。
OK,結果很多人因為不想放棄自己努力以久的成果,當然就會照著做囉,結果一照著做就掛了。事實上,這項攻擊事件在未來應該會越來越多,除了手法會越來越精緻(就跟當初網路詐騙一樣),社交網站與社交工程的不可分割性,也會讓整個攻擊行為更遍佈於其上。

5. 密碼釣魚攻擊(Password Phishing):
這其實是利用facebook新增的「直接email發佈訊息」功能,設計出來的攻擊行為。攻擊者可能早一部先行註冊某些名字,而當你申請或使用該名字時,相關的訊息就會被email出去,進而取得帳號與密碼。如果在帳戶安全設定處設定相關安全選項,應該會提前察覺該問題。

6. 假影片(Fake Video):
7. 假文件木馬攻擊(Fake Word doc trojan):
8. 蠕蟲攻擊(Lolbot.Q worm):
本來想都寫一點,但是其實內容大同小異,簡單的說,就是用一些足以吸引人的標題或連結吸引人去點選,然後透過特定應用程式的漏洞,或是誘使使用者直接下載並開啟(執行)這些檔案。就整體攻擊行為來說,這些攻擊都算是先期攻擊,後續有可能引發更大規模或更深入的攻擊事件。

9. 讚綁架攻擊(Likejacking):
這件事情,其實去年就已經有媒體報導了,但是我依然找不到正式(或適合)的中文翻譯,所以我就自己這樣解釋了吧。
事實上前幾個月也是吵的沸沸揚揚的,「為什麼一定要按讚才能看」,這是大家異口同聲的想法,也有人覺得無所謂。事實上,按讚之時,你不但只是按了讚,可能還同意該應用服務存取你的個人資料、聯絡方式甚至聯絡人清單。在這邊真的奉勸幾位按讚達人,按讚沒關係,不要逢讚必按,不然害了自己不說,可能也會害了人。

最後簡單寫個後記,現在不管是facebook、plurk或是twitter都是擁有相當多用戶的社交網路,而其中又以facebook可分享的內容最多,也最多用戶。但在這種狀況之下,使用者必須了解到,由於facebook的開放性,往往也引起眾多攻擊者的覬覦,在某些狀況之下,就連自己的至親好友都不能完全相信,不能因為是社交網路上的好友,就輕易認為所分享的連結或資訊是正確無誤的,真的不能不謹慎啊!

沒有留言: